“眼底是否变性,很难检查出来吗?一点也不难,是眼科一项常规检查,治疗起来也比较容易。一项常规操作,到了爱尔那为什么‘不彻底’?我有理由怀疑:爱尔在趋利。因为眼底变性治疗很便宜,白内障手术花了两万九千元。”
这是艾芬昨日在微博上对于爱尔眼科回应最直接质疑。
"逐利"二字直击爱尔痛处,当然了,没有哪个民营医院成立不为赚钱只为搞慈善,市场本质无可指责,不算什么错。
只不过对于医生而言,一切以救人为目的;对于资本而言,一切以逐利为目的,二者本身似乎就存在天然的矛盾。
而当医生受聘于民营医院之时,一切决策权是否又交到资本手中了呢?爱尔眼科与艾芬医生的冲突发生,似乎让人觉得一些民营医院的对商业的追求,似乎是大于对医者本身的职业诉求。
不孤独的诉求
一个人的诉求背后,通常会站着一群有同样诉求的人。
纵观这几日艾芬医生与爱尔眼科的对垒,爱尔的回应则显得有些许顾左右而言他的意味,艾芬医生摆出证据讲手术前检验流程不完整,爱尔的回应则是反思手术后流程不规范。
艾芬讲术前,爱尔讲术后,爱尔似乎回应个寂寞啊。
有趣的是爱尔眼科的两次回应时间点也拿捏的恰到好处,分别为1月2日凌晨2点43分和1月4日凌晨5点54分。真是难为爱尔的公关了,凌晨还上班,比互联网公司加班都狠。
旁人看来,艾芬医生以一己之力对抗市值近三千亿的巨头不免有些慷慨之意,但作为一个患者,我想艾芬医生大概不想要这种慷慨。
诚然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所带来的舆论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爱尔眼科一定的压力。事件对于爱尔眼科的影响也可见一斑,作为上市公司,艾美在2021首个交易日股价闪崩近6个点。
虽爱尔眼科回应并不如人意,但总归是迫于舆论与股价压力给予一定回应,而在艾芬事件背后我们发现,对于爱尔而言医疗纠纷绝不是新鲜事。根据天眼查APP检索显示,在风险信息显示一栏上,爱尔眼科多次因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而被起诉。
2018年1月6日葫芦岛爱尔眼科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因疏忽导致刘某左眼失明,经锦州辽希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刘某左眼外伤现盲目5级,评定为八级伤残。随后,刘某将葫芦岛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告上法院。法院一审认为,患者刘某在葫芦岛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后又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四级医疗事故,爱尔眼科需承担主要责任,法院判定爱尔眼科赔偿刘某23.63万元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2018年9月26日,患者苏某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到玉溪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住院治疗,期间进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出现右眼前房出血、玻璃体腔积血,造成患者右眼白内障术后右眼视力光感、光定位不准。
玉溪市医学会作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显示,苏某病例属于三级乙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责任。二审中,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爱尔眼科赔偿苏某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6.04万元
案列还有很多,不能一一举例,这些患者他们是不幸的,但同时他们又是足够幸运的,因为他们在证据充足的情况下得到了法律的帮助,维权成功,而更多的患者则没那么好的运气。
在医疗机构面前,患者大多情况下似乎都在扮演着弱势群体的角色,有理无处申辩。在艾芬医生事件发酵的同时,在其微博中出现了许多同样遭受爱尔眼科医疗事故的患者。当然了,社交媒体公共环境下,信息的真假或许有待进一步考察,但在大众眼里,会把他们当做舆论的失声者,他们试图借助艾芬事件带来的影响力,给同样遭受不公的自己讨还一个公道。
在旁观者看来,看到的似乎是爱尔对于艾芬医生眼疾的推诿,发现拥有一定影响力的抗疫医生在维权路上依旧艰辛之时,普通人维权似乎更遑论能够获得成效了,这样一来舆论情绪自然会比较激烈。而且,医疗事故本身就是一件对于患者极其痛苦的事情,而维权的困难更像是把患者所承受的痛苦进行不断翻新,每个人都会在这个方面拥有同理心。
当这些夹着痛苦与愤怒的诉求被一件事情引爆,爱尔眼科又该如何面对呢?
“天选”的眼科,诞生土霸主爱尔眼科
爱尔值多少钱?资本给出的答案是3000亿。
我们很难相信眼科竟然能诞生出如此庞大的资本巨兽,倘若我们细数爱尔眼科的成长史,或许就能得出一个结论——爱尔眼科可能是眼科民营潮流中最大的收益者。
一直以来眼科在公立医院的科室体系当中并不显的出类拔萃,而相应眼科所需仪器价格则极为高昂,动辄上千万,公立医院很难把有限的资金拨给相对边缘的眼科。
而以爱尔为代表的私立眼科医院一开始就抓住这一痛点,以公立医院缺乏的高价值眼科设备作为突破点,成功打开国内眼科市场。
在人民群众经济水平逐步提高的大背景下,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的兴起,居民用眼负担加重,护眼意识也逐渐增强,更愿意为眼睛的健康进行医疗消费。于是此时相较于公立眼科医院先走一步的民营眼科医疗机构迎来春天。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我国医院眼科门急诊患者数量从2012年的7357.3万人次上升至2018年的1.08亿人次。国信证券的数据显示,同期我国眼科医疗市场份额从461亿元增长至10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
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造就了2011~2018年民营眼科医院数量翻了三倍,从235家增长至709家。而相对于民营眼科医院的快速发展,公立眼科医疗机构依旧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
在此大背景下,国内眼科市场造就了爱尔眼科、希玛眼科、新视界眼科和德视佳眼科四家上市公司。其中爱尔眼科更为行业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有数据显示在爱尔工作的眼科医生超过 6000 人,约占全国眼科医生的 25%。这意味着四分之一的眼科医生在为爱尔工作,更意味着在国内的眼科领域几乎无法跳过爱尔。
这也是艾芬医生在微博中表示没有专业眼科医生站出来为其发声的根本原因,爱尔已经从各个角度扎入国内眼科根部,成为一个眼科领域土霸主一般的存在。
在互联网江湖看来,眼科领域因过去种种原因导致的过度资本化,似乎已经有影响民生的迹象,在此背景下民营眼科医疗机构或许应该肩负起医者本身的社会责任,在盈利与民生保障之间找到平衡点,在舆论中为寻得自身立足之地。
快速扩张VS打磨基础:快与慢博弈的“鱼和熊掌”游戏?
爱尔可能是国内最会玩资本的医疗机构了。
其采用"上市公司+PE"的运作模式,爱尔眼科与PE机构共同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上市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PE作为普通合伙人,向社会募集资金来撬动杠杆,来实现其对收购其他医院的资金需求。
陈邦在接受投中健康采访时曾表示,爱尔眼科的出资比例一般会控制在10%-20%之间,大部分钱来源于募资。爱尔眼科会先在体外培育标的,达标者通过现金+股票方式收入公司旗下,业绩纳入报表,达不到条件的在体外进一步加强培育。
这如同过去戏班培养新人一般,先收拢一批孩子,培养两年后,是个唱戏的好苗子就留下,拜师入门上戏台。倘若不是唱戏的材料,就充当杂役或是让其自谋生路,绝无可能亮相戏台,更与戏班子几乎再无瓜葛。
在此背景下爱尔眼科飞速扩张,根据爱尔眼科官网介绍,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目前在中国、西班牙和新加坡拥有3家上市公司,眼科医院及中心数量达600余家,其中中国内地500余家、中国香港7家、美国1家、欧洲80余家,东南亚12家,中国内地年门诊量超1000万人次。
同时在其极为巧妙的资本运作之下,通过收购不断扩张其眼科产业规模,上市公司+PE的运作模式,让爱尔眼科保持着极其稳定的利润增长率,并带来逐步升高的商誉。这些素材让爱尔讲好了资本故事,在爱尔股价最高时其市值一度达到3000亿
而在爱尔的快速扩张背后似乎存在极大的隐患,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多次发生或许就在印证这一点。
同时关乎医疗根本的医生技术水平的把控、医疗硬件的稳定与否等一系列的问题也在逐步凸显,对于从医疗行业大角度来看,医疗并非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行业,一个优秀的医疗机构需要时间积累,而爱尔眼科似乎是更青睐快速扩张。企业想快速扩张本无错,只不过在医疗这个特殊行业,医疗资源是否跟得上自己的扩张速度?答案或许只有爱尔眼科自己知道。(千寻专栏 互联网江湖)
关键词: 爱尔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