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阿特斯N型光伏技术创新论坛上获悉,阿特斯正计划推出面向大型地面电站的210 TOPCon组件产品以及面向屋顶场景的182 HJT组件产品。
目前,正值光伏电池技术快速迭代期,PERC技术的转换效率正逼近理论极限,包括TOPCon和HJT等在内的N型电池技术受到追捧,市场也基于TOPCon和HJT技术形成了不同阵营。记者注意到,与多数光伏组件厂商选择的策略不同,阿特斯的组件将综合运用两种技术。
针对这样布局的逻辑,阿特斯组件研发高级总监许涛表示,210平台在地面电站平台中是最优的,而当前时间点TOPCon技术最具性价比,因此,将210与TOPCon技术结合的组件产品用于地面电站是提升组件功率、发电效率的较优解;而HJT组件效率优势明显,在屋顶高温场景的性能表现更为优异,因此,充分利用其特性打造了182 HJT屋顶组件。
阿特斯嘉兴研究院院长蒋方丹认为,从技术趋势的角度来看,光伏电池正走向接触钝化,HJT电池的优势是正面背面均为接触钝化结构,这一点与PERC、TOPCon电池都要更进一步,因此,在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上具有天然优势,而企业要做的就是把这种优势进一步扩大。
蒋方丹表示,在可制造性方面,HJT工艺步骤较少,非常简洁,而且良率可以达到99%以上,也是目前最理想的技术;但是,HJT也有其短板,特别是制造成本比较高,接下来要通过突破性举措实现制造成本的大幅降低,包括降低银浆耗量和银含量。
“在接下来的3到6个月,HJT将有里程碑式的提效降本技术进步,进一步彰显性能优势和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蒋方丹提到,阿特斯已打通N型晶体-切片-电池-组件的全产业链,其中试线HJT组件会综合考量电池效率、组件功率、可靠性、发电性能等指标。
记者注意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此前发布预测数据,2022年,N型电池(HJT、TOPCon)占比有望从3%提升至13.4%,TOPCon电池2022年底产能有望超过35GW、HJT有望超过13GW。另外,迈为股份的预测显示,今年HJT扩产计划会在20GW-30GW的规模。
“PERC电池当前量产效率已经接近理论效率天花板,当前N型电池较P型电池效率高1%以上,后续发展空间较大。”中环股份副总工程师张雪囡在上述论坛说道。
张雪囡认为,作为PERC后进一步提效降本的技术,在组件高功率需求的驱动下,国内外厂商均在积极布局N型产品,加速规模化量产速度;而N型产品的主要竞争优势就是高效率,在高功率需求的时代对于降低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更具优势。
当然,相比庞大的PERC产能规模,N型产业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各环节还面临一些问题。张雪囡指出,硅片端存在高品质、低成本的需求,“当前市场N型、P型硅片价差在7%-8%,为降低硅成本,N型硅片需要进行国产料替代,薄片化推进,目标价差降至3%-4%。”
电池端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TOPCon电池当前良率较低,只有96%左右,还需进一步解决;HJT电池良率与PERC差异不大,但银浆成本是PERC的两倍左右,非硅成本亟需解决,设备国产化也需要进一步替代。
不过,张雪囡也表示,在未来两年内N型、P型电池成本有望快速拉近,其中,N型电池硅成本可通过薄片化,制造成本可通过设备国产化降低固定投资,金属化工艺包括无主栅技术、银包铜技术等来降低浆料成本。
记者注意到,薄片化是降低硅片成本的主要途径质疑,去年硅料价格飙涨,加速了产业界推动薄片化的进程。目前,隆基股份主流产品为165微米,而中环股份已减薄至160微米。
张雪囡表示,中环股份已经实现了150微米厚度的210硅片在N型电池上的产业化,也已经储备了130微米甚至120微米的硅片技术,“随着N型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深化,100微米以下的硅片也是非常有可能的,预期会在三年内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