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其他造车新势力来说,小米汽车的造车进程要快得多。近日,根据小米发布的财报来看,其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经超过了1000人,工程车将在今天第三季度亮相,首款车型计划在2024年量产,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方面发力。
自小米2021年官宣造车以来,不少人都在期待着,小米是否会为年轻消费者带来一款有智能化加持,而且价格亲民的车型,这样的定位很容易让人想到另一个造车新势力——小鹏。那么,在小鹏汽车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小米汽车真能抢小鹏的饭碗吗?
小米汽车的档次和定位
根据长时间的爆料,小米汽车首款车型的轮廓也开始变得清晰。有不确定的消息称,小米的主要定位是中高端车型,终端车型主打15-20万元级别的A+级车,高端车型主打20-30万元的B级车。在价格上小米汽车算不上便宜,那些喊着“99999元”的人很明显也知道这不现实。
在用户画像方面,小鹏车主比较显著的特征是:年轻爱玩、购买力相对有限。这与我们认知中的小米的用户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小米要做“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汽车”,那么绕不开的还是要像在手机领域哪样,哪怕价格不算便宜,也要做一款极具性价比的车型,否则难以吸引到消费能力有限的年轻人,这也是它的情怀牌能否在汽车行业继续打下去的关键。
智能化方面能不输小鹏吗?
小米汽车作为后来者,虽然主打的也是智能化,但其实要补课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从近几个月来看,“不缺钱”的小米正不断对自动驾驶领域企业频频出手,抢下对纵目科技、禾赛科技两家自动驾驶厂商的投资,但是自动驾驶的壁垒并不是收购几家公司,采购更好的硬件就能弯道超车的,算法的深入研究以及真实数据收集都是小米现在还无法逾越的大山。
在智能化方面,小鹏的NPG功能已经实装,早在去年,小鹏的XPILOT智能辅助驾驶累计行驶里程已突破1亿公里,并且多项智能数据再创新高。那么,小米汽车若是与小鹏汽车定位一致,就不得不面对小鹏汽车在数据上的领先优势。
考验小米汽车的难点
据消息报道,小米汽车首款车型的中低配车型将采用400V电压平台,并计划使用比亚迪刀片电池,高配车型或是采用宁德时代电池。电池一直都是新能源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电池基本被松下、LG、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几家公司垄断,而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电池几乎被特斯拉“卖断”。
反观小米汽车目前的处境,也算得上是“高位接盘”,而且它还要面对新能源汽车原材料成本的“暴涨”,以及还需要面对全新供应链体系所带来的管理风险和效率挑战,不可能像在手机领域那样可以自己主导,对供应商形成两大压价的优势地位。这或许意味着,小米的造车之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平坦,想要造出性价比的车型还存在一些挑战。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哪怕小米造车有着其他新势力都没有的情怀加成,但是小米在智能化和议价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想要打造性价比的车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不过好在,小米汽车靠其品牌还是拥有体量庞大的粉丝基础,拥有不错的号召力,在生态闭环的打造上也算是快人一步,但想要在造车的浪潮中取得成功,还是很考验小米硬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