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冲击高端市场的路线一往无前,在雷军的带领下,小米过去十年迎来了很多辉煌的历史时刻,包括超越苹果成为世界第二。除此之外,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在各个市场上也屡创佳绩。
可是观察小米公司内部的环境,却接连发生职位变动。先是小米高管常程离职,然后雷军也卸任了子公司董事长。发生了什么?这些职位变动的背后,释放出什么信号?
小米高层职位变动
外界对小米有很多的定义,比如性价比,比如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等等,这些评价定义决定了小米对标哪些用户群体。但消费者感受不到的是在小米公司内部也在发生大大小小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高管的频繁变动。
有些公司会选择从内部员工选拔出高管,让那些和公司一起成长的员工去担任公司业务发展的重任。
由于是内部选拔,所以更容易和公司业务融合,迅速上手各项工作。而小米高管有不少是从外部聘请,空降而来。
他们本身在行业内就有丰富的经验,也能承担起各项重任,可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自2019年以来,小米就从外部招募了卢伟冰,杨柘、常程等多位高管,这些高管各司其职,可是入职不到一两年的时间,就已经有多位外部高管宣布离职了。
比如曾任小米中国区首席营销官杨柘于2021年11月份离职小米。到了2022年1月底,小米手机产品部总经理常程也宣布离职,另外曾任小米集团副总裁的尚进也作出离职决定。
一连这么多的高管离职,难免令人多加关注,根据小米表示,这些高管离职都是因个人原因,并尊重他们的意愿。
小米高管为何选择离职,原因就不深究了。关键在于雷军也出现了职位变动,根据工商信息显示,雷军卸任了旗下北京小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职位。除了这家公司之外,雷军也在过去的时间里接连推出了旗下关联公司的高管职位。
虽然公司职位变动是很正常的事,但接二连三的高管离职,以及雷军的频繁卸任,这些职位变动的背后,释放出什么信号呢?
小米高管冲击高端,雷军转向造车
我们无法判定小米高管的离职一定是必然或者是偶然的,但是联系到小米这两年的发展战略目标,很大程度上已经向高端靠拢。面向外界招募高管主要目的相信也是为了让小米能在高端之路上获得重大突破。
小米创始人雷军定下了三年世界第一的目标,因此各项布局都会朝着这个方向靠拢。而这些已经离职的高管,在小米手机冲击高端的历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就拿常程来说,在入职小米之前曾在联想担任手机业务重要负责人,为联想打造了多款系列机型。是联想集团的老将,更是经历了“中华酷联”时期的变革,联想能在智能手机发展初期年代取得一席之地,常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也因为这些过往的辉煌成绩,让雷军十分重视常程,常程从联想来到了小米还引起了业内不小的关注,可是加入小米的常程,似乎并没有交出亮眼的成绩。
其负责的小米10青春版市场反响一般,也许是入职小米的时间尚浅,可没能等到常程交出更多的产品,就已经提交答卷了。
常程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要不然也不会在联想和小米都做到高管职位,只是小米目前正值冲刺高端阶段,常程等高管没有及时跟上队伍。我们倒更愿意相信是高管个人原因离职,因为经过几次外部空降高管离职事件后,已经让小米看清了事实。
那就是将高层管理人员重点放在内部选拔,一来可以突出个人能力,二来也能避免人事频繁变动。
所以小米高管接二连三离职,这背后释放出的信号在于加快冲击高端市场,并且重新梳理人才组织架构,确保高管能持续为公司做出贡献。
而雷军的卸任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因为雷军已经决定造车,进军汽车市场将成为雷军当下最重要的一个创业项目,也是最后一个。
卸任子公司董事有助于雷军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造车项目,能让别人负责的工作就让别人负责。按照雷军的预计,大概2024年会实现首台小米汽车的量产。
雷军转向造车后,不排除未来会继续卸任的可能性,小米手机业务已经成熟,雷军也能放心将大部分业务交到其他高管身上。在专心造车后,相信小米后续对高管的选拔会更加严谨,明白与其招募众多外部高管,不如给内部员工更多的晋升机会。
写在最后
小米高管常程,尚进纷纷做出离职决定,这属于个人意愿,没什么好说的。小米要想冲刺世界第一,站稳高端市场,不仅要做好产品体验,也得稳住内部管理团队。期待小米能早日交出世界第一的答卷,雷军也能在造车项目上再创辉煌。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转发。
关键词: 小米高管离职 背后释放出什么信号?看完就懂了 离职 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