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直人
12月22日,北半球最长的夜晚刚过,一条极具震撼力的消息爆了出来——
据路透社报道,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巴黎一家拍卖行以10.7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7万元)的价格,通过NFT(非同质化代币)的形式售出。
一条短信,居然卖出中国三线城市一套房的价格,真是让人看不懂但大受震撼。而据行业分析师预判,77万元还算是低估了这条短信的价值,甚至卖到143万元人民币也不夸张。
短信时代,值得怀念的往事。
要知道,现在短信这种信息传递形式几乎都要淘汰了。大多数人的短信箱,只是用于接收验证码和快递信息,其余都被各种垃圾推广占领。许多人几乎不会打开短信箱查看信息,甚至连强迫症都懒得点掉里面的数字,任由它“999+”。
这条短信的价值凭什么这么高呢?
说起这条短信的内容来,其实并不复杂,只有短短的15个字符——“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当时是1992年12月3日,英国通信商沃达丰的工程师帕普沃思发给上级理查德·贾维斯的一条信息,当时贾维斯正在参加一个迎接圣诞节的晚会。
就是这么简单几个字。
不过当时的手机并没有短信功能,他是用电脑发出这条短信的。而且在当时,发送短信需要基于GSM网络,也就是2G网络,而2G网络还很不普及。为了让普通用户也能使用短信功能,帕普沃思和同事们改进了代码。
短信这一功能从问世到普及,整整走过了7年。直到1999年,短信才成为了一种大众普遍使用的功能(前提是你有手机)。
早期的使用者还发明了由键盘字符组成的可表达情绪的符号,如“LOL”(笑出声)和“:-)”等,这些符号也成为智能手机时代emoji表情的鼻祖。
短信时代的表情符号,哪些是你的青涩记忆?
“早在1992年,我完全不知道短信在未来会变得如此流行,也并不知道将会有数百万人使用表情符号和短信应用程序。”帕普沃思说,“回过头来看,我发送的圣诞节短信是移动通信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
据统计,自2000年6月至2017年6月,仅在美国本土每月的短信发送量从2000年的每月1200万条一直增长至2017年的每月7810亿条。换言之,短信的发送量足足增长了6万倍。
正是因为短信带来的革命性通信变革,以及给大众生活带来的广泛便利,使得第一条短信的意义变得尤为突出。
从短信到微信,不变的是祝福,甚至连格式都没变多少。
眼下,虽然短信的通信作用不如以前突出了。但要说淘汰还为时过早,起码短信验证码还是登录账号、改绑等操作的主流验证方式。虽然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智能生活工具越来越重要,但轮到登陆验证的时候,还是要靠老派的短信。
技术是在不断进步,但也不是直线前行。就如第一条短信虽然被以NFT的形式拍卖,但法国法律还不接受这种虚拟交易的形式。所以,交易的时候是将短信内容、通信协议打包放在数码相框中,以实物的形式交易的。
虚拟商品,实体交易。
不过长远来看,NFT必将更为普及,而短信也迟早会被淘汰。拍卖第一条短信的车我们是赶不上了,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发送人类最后一条短信,到那时候再拍卖出,说不定就离财富自由不远了呢!
关键词: 第一条短信卖出77万元!最后一条是我的了 北半球 微信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