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走出那个洞穴,世界就袒露在我们面前,诱惑我们越走越远。
百万年来,世界的形态随着人类的脚步变化,从狩猎社会到农耕社会、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如今人类的生产力、财富和认知能力都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我们的脚步也迈向了星辰大海。
但是,关于世界真相的谜题,还没人找到答案。
渐渐地,人类的领袖们把视线转回了另一个神秘未知的疆域——我们的大脑,并且着手开始制造另一个新的世界,一面更加巨大的投影,元宇宙。
元宇宙的爆火,掀起了两派观点的针锋相对。
一些人认为,元宇宙可以让人类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消解种族和地缘的差异,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另一些人认为,元宇宙只不过是个噱头,是现有技术的笼统概括,一个资本企图壮大自身的借口。
前者,是大公司释放出来的宏大愿景;后者,更多是来自于消费者的疑虑。两者都是关注一个静态时间截面,一面盯着互联网的终局,一面盯着技术的可能性。
未来的世界,谁都无法预测;但现在的世界,我们还有机会认识。
正被逐渐元化的我们
元宇宙,听似陌生,但离我们并不遥远。
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被元化。只是我们不自知而已。
吃饭看手机、走路看手机、坐车看手机,一得空闲就忍不住拿起手机,刷抖音、快手、小红书,看B站、聊微信。不管手机响没响,过十几分钟就忍不住拿起来看看。手机不在身边,甚至坐立难安。
明显能观察到,我们在移动互联、虚拟世界中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
根据Deloitte全球移动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自认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受访者比例为68%,在18-24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更是达到82%。而这一代年轻人,正代表着社会的未来。
丰富且不断更新的信息流,为人们提供超出预期的刺激与悬念,利用人类追求即刻满足的本能,虚拟世界正使人类成瘾。
这里,手机只是一个借口,真正原因是我们的生活正在向虚拟空间快速倾斜。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可避免地与外界产生联系,有朋友问候、有工作信息还有社会热门话题。脱离群体会造成个体的焦虑和孤独,而互联网能够让你假装和身边的人、和整个社会保持共振。
所以我们害怕,害怕错过任何自己应该知道的信息。我们的恐惧正是科技大厂们所期望的,尽可能地提升人们的线上留存率,恨不得人人都24小时都在线。
这就是元化的初始标志:人们在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中反复橫跳。
推波助澜的智能汽车
新智能时代,我们的生活又被粗暴地划分了三大空间。
其中,『生活空间』主要由手机接入网络,『工作空间』主要由电脑接入网络,第三大空间『出行空间』,则以智能汽车为载体接入网络。
智能汽车补齐了你的“线上时间环”,让你向全天候在线又近了一步。
知名调研机构IHS Markit在今年发布了一篇《智能座舱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白皮书》报告,报告中将智能汽车座舱定义成:集成了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软件和硬件,并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迭代实现对座舱空间进行智慧感知和智能决策的『硅基生命综合体』。
硅基生命综合体,有那味儿了吧?
目前5G、AI、大数据、芯片、人机交互、辅助驾驶、物联网等技术都在朝空间融合的方向努力。被新技术赋能的智能座舱,能够更加高效地感知座舱环境,并被赋予更多的人格特性与具象存在——硬件设备构建了智慧功能的感官体系,软件赋能给予了人工智能的判断决策。
被元化后的汽车座舱,需求维度不再局限于安全,而是向着主动智能、辅助驾驶、内容+服务、网联化的多重服务需求转变。
正在向车内渗透的AR技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与车辆的AR-HUD功能有不少技术重合,包括芯片、光学元件、成像和显示技术等等。
当AR-HUD与ADAS深度融合,可使图像信息与实事路况融合,将导航、速度、转速、功率等信息投射到挡风玻璃上,并实现距离预测、物体特征、碰撞预警等功能。就像你在线上玩游戏,这些功能未来也有可能在元宇宙的驾驶中应用。
所以我们在元宇宙相关的商标注册信息中,已经发现了理想、知己、高合、富士康等车企的影子。
即使它们还没有官宣对元宇宙的具体规划,但是明显能看出它们想通过元宇宙取得我们第三空间的控制权。
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
永不下线,这四个字正慢慢成为现实,但我们真的希望这样的生活吗?
我也给不出答案。
往往是你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大厂们就会替你创造需求。
贩卖幻想、贩卖焦虑、贩卖避风港、贩卖新世界、贩卖情感共鸣,但凡能够牵动人类思绪的东西,都可以贩卖。说好听是激发需求,说直接就是创造需求。
消费行为最大的魅惑就在于此:购买了某一件商品,就能过上一种更好的生活。我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新技术带来的便利,而忽视了他们背后的代价。
通过智能汽车,科技厂与汽车厂让我们看到了下一代交通模式的雏形,出行空间又提供给我们新生活方式的想象。
不能否认,挖掘新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必要举动,但是在资本吞噬一切的野心之下,很容易本末倒置。
被技术绑架的人类
元化后的我们,将通过各种设备登录元宇宙,在这里探索、创造、协作、社交、学习、表演、工作、放松、消费以及获取各种各样的体验。
『当大脑被连接在一起,所有感官都得到强化,我们将不再束缚于自己的肉体,海量连接将会实现人类数千年以来的梦想,我们将真正超越人类现在的定义』。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热血沸腾?
但是,元宇宙可能是一个美丽的乌托邦,也有可能是残酷的赛博朋克。
早在元宇宙被提出来之前,1960至1970年代就有一次新浪潮科幻运动。
当时的菲利普·狄克、罗杰·泽拉兹尼和哈兰·艾里森等作家,尝试描绘用药文化、科技以及性革命所带来的冲击,反思人与科技、人工智能的关系。
这被视为赛博朋克观念最初的探索,他们提出了一个经典的问题“是科技让我们变得更好?还是我们成为了科技的奴隶?”
让我们来看看赛博朋克(Cyberpunk)这个词,它由控制论(Cybernetics)与朋克(Punk)组成。
其中,控制论概念由美国电子工程专家Norbert Wiener在1948年提出,定义为以机器中的控制与调节原理、以及将其类比到生物体或社会组织体后的控制原理为对象的科学研究。
如今,除了生命系统、工程系统,控制论还延伸到了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等系统,它通过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特性和规律,调控系统以达到相应目的。
某种程度上,与意识形态的作用大同小异。
元宇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元宇宙为什么今年大火?
关键词: 死心吧!元宇宙打工人 元宇宙 人工智能 智能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