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通讯高速发达的今天,我们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不用远行,就可以随时联系到你想要联系的人,传达想要传达的信息,对方也能立即接收得到。
但在遥远的六七十年代,通讯并不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还是以书信、邮递的方式传达。到了八十年代,虽然有了电报和固定电话,但是由于固定电话数量太少,打电话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信息仍不能及时传达和接收,工作效率非常低。
直到1987年,广东为了与港澳实现移动通信接轨,率先引进了由美国企业巨头摩托罗拉公司在70年代发明的移动电话。11月21日,中国办手机号的第一人出现,名叫徐峰。
徐峰是80年代的一名创业者,在改革开放初期来到广州,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徐峰,发现各行各业的老板越来越多,而高档餐饮太少,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于是果断进军餐饮业,开了一家海鲜饭店。
作为新进的老板,徐峰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在那个即时通信极其匮乏的年代,联系和接收信息都很不方便,海鲜货品的售价在不停的变动,徐峰却不能及时与卖家沟通采购价格,也不能及时进得一手货源,从而给他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饭店经营始终没有太大的进展。
因此,拥有一部即时的通讯工具对于徐峰来说是他成功之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就在这时,徐峰看到港台电视剧中开始频频出现一种“黑色砖头、头上插着无线”的新奇“玩意”,可以及时地与人交流和沟通。从那时候起,徐峰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拥有一部这样的移动电话,方便自己做生意。
1987年11月21日,徐峰得到了一个消息:100台试用移动手机,将在广州六运会结束后,很可能投入市场。于是他立马放下手头上所有的工作,赶到省邮电局无线分局的营业厅。当时这100台手机,100个号码,从01-99,前面的是号码是9010,一共六位。
由于徐峰是第一个手机用户,所有的号码都摆在他前面,任由他挑选。当工作人员把一张抄有01-99的号码的纸条放在徐峰面前时,他一眼就相中了“901088”这个号码。大家都奇怪他为什么选这么靠后的“88”,徐峰笑着对工作人员说:“我是做生意的,选这个号码就是想图个好彩头。”
当时这种重量级的手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而且非常紧俏,刚开始只有100台试用,有钱也不一定能买上。因此,大哥大手机的单价是12000元,入网费需要6000元,平均每个月的月租是150元。当时,上班族的工资每个月就几百块钱,一般人根本买不起“大哥大”。
可徐峰知道,这个大块头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能披荆斩棘的宝剑,有了它,事业一定能干得红红火火。虽然购买手机花费了2万元,但徐峰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拿到属于自己的“大哥大”之后的徐峰,内心非常激动,那一年,他才23岁。
尽管“大哥大”手机除了打电话没别的功能,且时灵时不灵,但徐峰对它是爱不释手,因为手机解决了徐峰进行各种贸易洽谈的急需,也可以在最快的时间从全国各地拿到一手货源。几年时间,他的生意就有了很大的进展,从海鲜饭店老板成为连锁酒店集团的董事长。
在那时,很多人都知道“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但并不知道“大哥大”也是“烧钱”的工具。一次,徐峰把手机借给一位去英国旅游的朋友,结果一个月后,他就收到了一张3万元的“天价话费单”。尽管费用如此之高,可人们对“大哥大”的青睐却丝毫不减,由于供不应求,“大哥大”甚至被黄牛从20000多元炒到60000多元一部。
除了徐峰之外,当时各行各业的生意人也都对“大哥大”情有独钟,手机成为了他们做生意的“神兵利器”,同时也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最具象征意义的产品之一。
随着我国通讯业的迅猛发展,大哥大也很快迎来了代替品。2001年12月31日,广州关门了模拟移动电话网,6位数的手机号码被11位数的数字代替,四处寻找信号的“大哥大”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随之而来是通信建设大跨越,从2G到4G,再到今天即将迎来的5G时代,手机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
如今,徐峰已经成为了集团董事长,事业蒸蒸日上。用过各种智能手机的他,仍旧忘不了1987年的那一天,他毫不犹豫地买了“大哥大”,并成为中国第一个办手机号的人。徐峰和他的手机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数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